兩人特殊的「合照」
木心先生的詩歌《從前慢》中,有這麼一句話: 「從前車馬很慢,書信很遠,一生只夠愛一個人」
很多人會覺得這只是詩歌里的內容,可你們知道嗎? 現實中的確有如此深厚的情感。
山東莒縣有一名叫作 陳秀英的老奶奶,她的丈夫結婚沒幾天就去參加了革命, 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過。
而她也苦苦地等了一輩子, 是什麼支撐她用盡一生,只為等一人歸來?
陳秀英老奶奶看合照
當陳秀英老奶奶 用顫巍巍的雙手接過這張合照時,她眼含熱淚。嘴里還不停地向我們說著感謝的話。
隨后就看見陳秀英老奶奶雙手捧著照片,在口中呢喃道: 「你真回來了。你讓我真心等著,我等到九十五歲了。」
當看到老奶奶這一舉動的時候,在場的所有人都淚目了。
陳秀英老奶奶等這張照片 已經等了76年,她終于在生命快走到盡頭的時候等到了這張合照。
但她不知道的是,我們在繪制這張合照的過程中,我們曾遇到了很大的一個難點,這個難點是什麼呢?
因為照片中的 男主角烈士董秀安早在戰爭中去世了,而且在生前,也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資料,甚至就連一張照片都沒有,所以我們 只能靠陳秀英老奶奶的描述來盡力還原。
畫師賈貴仟曾向我們說過,「‘三歲畫老’是真實存在的,他可以做到看著陳秀英老奶奶現在的樣子,依靠骨骼變化推斷出年輕時的樣子,再將其畫出來。
可董秀安他就沒有辦法了,因為沒有參照物,所以只能通過陳秀英的描述才可以。
陳秀英老奶奶
但可惜的是 ,陳秀英老奶奶跟丈夫董秀安結婚沒幾天就分開了,所以丈夫的模樣她也只是依稀記得個大概,具體的她自己也說不清。
所以在繪制這幅畫像的時候,經過了多次的溝通與修改才最終定稿,并呈現給陳秀英老奶奶。
陳秀英老奶奶看照片,十分傷心
老奶奶手里緊緊地抱著這張合照,對我們 大概講了一下她們之間的故事,這時在場的所有人都靜悄悄地坐在老奶奶附近,認真聆聽著那個美麗又感人的故事。
讓我們也一起來聽聽這個故事,感受一下老一輩的愛情故事。
陳秀英老奶奶說,他與丈夫董秀安相遇的時候,他們兩人互相對對方一見鐘情,很快他們就墜入了愛河。
陳秀英講述當年事情
相識沒多久后,兩人就走入了婚姻的殿堂,本以為婚后兩人能夠一直這樣甜蜜下去,
但因為當時局勢問題,丈夫董秀安在婚后沒幾天的時間就響應黨的號召參加革命,回歸了部隊。
在走之前,他對陳秀英承諾到:我一定會回來的,你有真心的話就等我回來。 就這樣,陳秀英就等了大半輩子,再也沒有嫁過人。
陳秀英老人
其實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,除陳秀英的故事外,江西省于都縣也有這麼一位老人,
只是因為丈夫的一句 「你一定要等我回來。」,她也同樣用一生去等待丈夫的歸來。
他們之間的故事又是怎樣的呢?
段桂秀
江西省于都縣的段桂秀于1920年出生,因為家里孩子實在太多了,已經養不起她了,
就把未滿月的段桂秀送給了車溪鄉的王家人,他們家有個十多歲的兒子王金長,讓她做他的童養媳。
在當時那個年代,童養媳是一件很尋常的事情,甚至有的童養媳在家中的地位很低,家里的家務都讓她來干,不僅如此,有的甚至還會對他們這些童養媳進行虐待,有時甚至連奴婢的地位都不如。
段桂秀老奶奶
但段桂秀很幸運, 王家人對她視如己出,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,就連家里的重活也從來不讓她干。
不僅如此,她的未來夫婿對她也很好,平時會經常帶她出去玩,給她買各種好吃的好玩的,
家里有什麼好東西,王金長也會第一時間拿給她,可以說在王家,她度過了最幸福的一段時光。
她也給丈夫起了一個親切的昵稱:金長哥哥。在說起這些事情的時候,段桂秀的臉上滿是幸福的笑容。
她還說起了兩人之間的一件小事,她說有一次她很想吃橋東頭的糖葫蘆,但因為當時天色已晚,所以她在說了一句后,就沉沉睡去。
但令她沒想到的是,在第二天中午的時候,她的金長哥哥就給她買來了她心心念念的糖葫蘆,這令她感到十分意外。
后來她說其實她當時已經忘記了自己想吃糖葫蘆這件事,但是金長哥哥居然還記得這件事,在第二天就立馬給他買來了。
但這樣幸福的日子很快就結束了, 在1932年的某一天,王金長突然提出自己要參加紅軍的想法,這令王家所有人都感到很意外,都開口阻止她的這個決定。
他們的第一反應是覺得太不安全了,不愿意讓他去。還有一方面的原因是他們都舍不得他離家,覺得他在外面會受苦。
段桂秀也是這麼想的,就在她想開口阻止金長哥哥的決定時,她看著王金長侃侃而談地說著當紅兵的意義的樣子,
她終究還是沒有開這個口,她選擇支持他的決定。很快就到了王金長離開的時候了。在 回憶起丈夫王金長離開的場景時,她的眼角忍不住泛紅。
她說:「那一天,我送金長哥哥到車頭圩的一棵大樟樹下,途經街上,我為金長哥哥買了一雙鞋當作送行禮物。
金長哥哥把自己身上穿的一件舊衣服脫下,細細疊好交給了我,
還把身上僅有的幾塊錢全部塞到我手中,告訴我:‘我至多離開三五年,你一定要等我回來。’」
也就是從那天起,段桂秀就開始漫長地等待著丈夫歸來的日子, 在丈夫離開的日子里面,他們又是過著怎麼樣的生活呢?
王金長離開后,段桂秀的公公很快也因病去世,從此家中只剩段桂秀、家婆和王金長年幼的弟弟三人相依為命。
當時的段桂秀年齡也并不是很大,所以那陣子在他們家生活最困難的時候,都只能靠婆婆外出乞討勉強維持家用。
后來等段桂秀大一些后,就可以出門掙錢打工了。為了能夠貼補家用,各種各樣的苦活與累活她都干過。像挑石灰、挑煤這類話,每擔2毛錢的工錢,一百斤一擔,她每天要挑二三十擔。
雖然當時他們的日子很苦,但段桂秀心里因為心里懷著丈夫一定會回來的信念,所以他們并不覺得苦。
他們這家人等了五年又五年的時間,還是沒有等到王金長的歸來,
他們不禁在心里產生了擔憂,他是不是出了什麼事情?他還能不能回來?
王金長的烈士證明書
1953年的時候,他們終于等來了王金長的消息,人們向她拿出了王金長的烈士證明書,并告訴段桂秀,王金長在福建犧牲了。
在得知這個消息后,段桂秀無法接受金長哥哥已經死亡的消息,金長哥哥在走之前明明告訴她,自己會回來的。她不相信他會騙自己的。
堅決地表示,只有見到金長哥哥的尸體,她才相信他去世的消息。她的娘家人也勸她改嫁,她堅決地拒絕了,并回答到: 「他說了一定會回來。我要等他回來。」
為了照顧婆婆還有小叔子,段桂芳到處找地方幫人家做飯。那時候段桂秀的日子過得非常苦,
她那會兒在離家近的車頭供銷社做飯, 每個月有30元的工資。但車頭供銷社吃飯的人多, 做飯卻只有段桂秀一個人,所以當時她一個人特別累。
她在描述當時的情況時是這麼說的:
「那時用的都是煤火灶,這種灶煮飯,要先用水把米煮一遍,然后再蒸,時間很久。
為了趕上7點開飯,我凌晨3點就要起床做飯。而且那時做飯用的水,我要去很遠的車溪中學挑來,食堂一共三個大缸,全部要挑滿。」
看到她過得這麼苦,她的娘家人想要勸她找一戶好人家嫁出去,這樣也不至于會這麼辛苦。
但是她再次很堅決地告訴她們: 我答應了金長哥哥要照顧好這個家,我會一直等他回家。
她的娘家人也只好無奈地放棄了,后來小叔子也慢慢長大結婚了,就搬出去與她分家了。
這時家中就剩段桂秀與她的婆婆了,但在 1960年的時候, 婆婆也去世了,只剩她一人獨留在王家老宅。
有人曾勸她搬出去這個地方,找個新的地方換個心情,但是她卻說:「雖然只剩我一個人了,我也不敢離開,我怕金長哥哥回來找不到我。」
就這樣,5年的時間過去了。段桂秀將小叔子家9歲的兒子王地長過繼來撫養。
她為什麼會這麼做呢?主要有兩方面原因: 一是為了能夠和王金長有個孩子,還有一方面原因則是減輕小叔子家里的負擔。
因為她當時還在供銷社做飯,所以一般在工作時間,她會把孩子放在了小叔子家,讓孩子跟著親媽,在工作間隙她也會回家看望一下孩子。
她一邊撫養孩子,一邊上著班,生活十分充足。但這時她的心里對于她的金長哥哥還是充滿期待的,
有時段桂秀還會夢到一家三口團聚的畫面。就這樣,她等了78年還是沒有等到金長哥哥的消息,當然他本來也是回不來的。
但是段桂秀的內心不愿相信這一事實 ,但直到那一天,她才終于明白,自己的金長哥哥再也回不來了。
段桂秀因為偶爾會去車溪鄉民政所領取養老金,所以她就認識了民政所所長郭湖北。 當她得知郭湖北經常要去于都縣城,所以她拜托郭湖北在去的時候,能夠把她捎上。
她想要找找看有沒有記載王金長的名字或照片的史料,不然她不相信金長哥哥真的去世了,她也就徹底死心了。
這次她會不會真的就此放下,開始自己新的生活呢?
在2019年5月14日,郭湖北與段桂秀就出發前往于都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。
到了紀念館后,段桂秀望著墻上的一雙雙草鞋,思考了很久。這會令她想起當年送給金長哥哥的那雙鞋子。
伸出手撫摸墻上的五角星,
就在她扭個頭的功夫, 她注意到了墻上的五角星,她情不自禁的伸出手撫摸,她說:「當年我送金長哥哥參加紅軍時,他戴的帽子上也有一顆紅五星。」
他們在紀念館又轉了幾圈,但是仍然沒有發現王金長的照片或名字。于是段桂秀在回到家后,就開口詢問郭湖北下次什麼時候還去縣城,她還想再去一次。
他表示第二天就帶她去,可是第二天郭湖北下班已經很晚了,他本想改天再帶她去,但是段桂秀卻表示一定要現在就去。
無奈之下,在爭取段桂秀同意后,他帶著她再次去了于都縣城的烈士陵園。紀念碑上都刻滿了烈士的名字,但段桂秀不識字,郭湖就只好帶著她一個一個辨認。
最終段桂秀找到了熟悉的名字:王金長!她看著這個名字問到: 「這些都是戰場上犧牲的烈士的名字嗎?」
傷心的段桂秀
在聽到肯定答案以后,段桂秀徹底死心了,這次她真的相信金長哥哥再也不會回來了。
郭湖北在接受采訪時說 ,「老人最后的遺憾就是,沒有找到王金長的照片,希望我能幫著再找找。」
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前,段桂秀看著上面的雕像說那個騎馬的,長得很高大的與金長哥哥很像,
她望著那座雕像看了很久,突然她眼淚流了出來,帶著哭腔說:「現在我過上了好日子,我們還有重孫了。」
回家后,段桂秀將丈夫王金長的烈士證明書精心地裝裱了起來,與家里孩子的獎狀掛在了一起, 對于她來說,這是屬于金長哥哥的榮譽,就算是他回不來了,他也一直是她的驕傲。
段桂秀與家人
那麼段桂秀的現狀如何呢?
段桂秀的兒媳透露說 :「現在老人身體也十分健朗,甚至衣物都還能自己清洗。每天一早,她還會去街上買些自己和家人愛吃的東西。」
從這兩位老人的故事中,我感受到了老一輩人對于愛情的態度,只是為了對方的一句承諾,便愿意奉獻出自己一生的時間去等待,這才是愛情最美好的模樣。
與現在的快餐式愛情不同,他們的感情遠比我們現在更深厚更長久。
最后祝兩位老人在晚年能夠幸福安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