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在Google地圖里輸入這一串文字,將看到一個奇怪的建筑——
一個方方正正、嶄新豪華的商場中心莫名 凹了一塊,里面竟藏著一間 年久失修的爛尾樓。
再看正面,眼尖的朋友恍然大悟:
這不就是 《飛屋環游記》的原型?
電影里,老爺爺給房子綁上氣球,遠渡重洋,看到了天堂瀑布,大團圓結局。
而在現實中, 這間老房子13年來幾經轉手,誰碰誰倒霉,徹底成了爛尾樓......
Ta的故事,比電影還奇幻。
2005年,開發商看中了西雅圖的巴拉德社區,鈔票一甩,全要了。
但有一戶,不買賬。
房主是一位叫 伊迪絲·梅斯菲爾德(Edith Macefield)的怪奶奶。
孤家寡人,只養了一貓一狗。
這阿婆,可比誰都拽。
房子估價最多10萬美元,開發商張口就給 75萬。
隔壁來瞧熱鬧的大爺聽到當場就從凳子上摔了下來,連喊三聲:額滴個神!
阿婆卻說: 不賣。
開發商豁出去: 100萬,外加一套等條件公寓,您以后的醫藥保健費,我全包!
老奶奶斬釘截鐵: 不賣。
開發商氣到臉紅耳赤,鄰居大爺急得上躥下跳:你有啥想不開啊?!十倍天價啊!
阿婆冷笑道:
「我都84了,半只腳進棺材了,沒兒沒女,要錢干嘛?」
「我唯一的愿望,就是死在這。」
敬酒不吃吃罰酒?開發商直接就把她家圍起來施工。
挖掘機在耳邊,震耳欲聾,打樁機在腦后,地動山搖。
就看你能頂多久!
消息一出,當地居民炸了,媒體記者瘋了:我要為阿婆主持公道!
然而, 有人來門口聲援,她拿掃把攆別人走,有記者帶著花拜訪,她破口大罵!
這下好了,伊迪斯把兩邊人都得罪了,誰還要靠近這兇巴巴的老太婆?
除了一個人, 巴里·馬丁。
這哥們是開發商請來的工頭,除了監管施工,還得 保證阿婆的安危。
這項目可是社會熱點,阿婆有啥三長兩短,那不得被網暴?
于是,每天開工前,他和阿婆報備,收工后,他來瞧阿婆一眼。
越瞧越覺得阿婆可憐,好心給她買了點吃的。
誰知道, 伊迪斯直接就把桌子給掀了。
「別想公關我,我不會賣房子的!」這暴脾氣......
可第二天,巴里還是會來。
一是為了工作,二是因為, 伊迪斯總讓他想起了去世的媽媽。
這天,巴里半夜接到了一通神秘電話:
「你明天開車帶我去做頭髮。我腳疼。」
這能噎死人的語氣,一聽就知道是 伊迪斯......
不「打」不相識,從那天起, 伊迪斯就賴上了巴里。
買菜、開藥、看醫生,遛彎、做飯、搞衛生......
甚至連和別的老太太吵架,巴里都會出來給伊迪斯撐腰幫腔。
有時候三更半夜給巴里打電話說鬧心,讓他開45分鐘的車趕過來。
每次說起,巴里都苦笑: 「我就沒見過這麼會使喚人的老太婆。」
「關鍵我幫她那麼多, 沒說過一句謝謝。」
相處一久,巴里發現,這阿婆不僅傲嬌、頑固、呼來喝去, 還愛吹水。
她說自己出生于1921年, 精通英法德意奧多門語言。
她說自己是個 單簧管高手。
「要是我年輕一點, 一定給你表演我最愛的曲子。」
她說自己未成年就去參軍。
二戰時以樂器高手的身份成為 間諜,派往德國, 還和希特勒吃過幾次飯。
后來身份敗露,被關進集中營, 幸好偷到一條鑰匙和一輛卡車,載著13名兒童逃出生天。
「所以你們施工吵不到我,老娘經歷過二戰。」她自鳴得意。
但卻怎麼都拿不出去過歐洲的證據。
她還說自己出過書,是大名鼎鼎的 作家。
最后發現書是她 自掏2.3w出版的,唯一刊登過的文章,只賺了 75塊。
她甚至說自己認識 卓別林、赫本, 「搖擺樂之父」本尼·古德曼是她表哥。
巴里一邊聽一邊偷笑: 這老太太,真tm會忽悠。
「只要我問起細節,她就馬上生氣換話題:‘說了你也不懂!’」他回憶道。
雖然嘴倔脾氣大, 但巴里對自己的好,伊迪斯心里有數,終于,她卸下心防:
「你知道我為啥不肯賣房子嗎?」
此屋建于1900年, 1952年伊迪斯花了3750美元買下來,和媽媽相依為命。
春天,母女在院子里曬被子,夏天,她披著樹影寫作,秋天,她在門口吹薩克斯風。
1976年冬天,媽媽在沙發上去世。
「我老了,我也想死在房子里,我想我媽媽了。」
說這話時, 伊迪斯大限將至。
巴里載她去過幾次醫院,她卻站在門口不肯進:「算了算了。」像個怕打針的小孩子。
那天,她終于肯看醫生,巴里問她咋樣,她笑著說:「沒事......」
「胰腺癌,末期。」
最后一次復診,是巴里陪她去的,醫生問道:「你的 臨終授權人是誰?」
只見伊迪斯向巴里努了努嘴。
「他。」
回家路上,巴里慌得一比:「你知道你說了啥嗎?你授權給我,不怕我現在就把房子賣掉,把你趕出去.......」
伊迪斯懟道: 「一個大老爺們,煩死了。」
「謝謝你,送我回家。」
那是她對巴里說的唯一一句謝謝。
也是 最后一句。
2008年,6月15日,伊迪斯走了。
她在媽媽當年離開的沙發上去世,享年86歲。
遺囑中, 她把房子送給了巴里。
「我走啦,房子歸你啦,趕緊賣個好價錢,拿去供孩子讀書。」
這傲嬌的語氣,不愧是伊迪斯。
離開前幾月,她再三叮囑巴里。
「棺材鮮花追悼會啥都不要!把錢都給我捐給人道組織。」
出乎意料的是,葬禮當天竟來了 十幾位建筑工人。
原來 伊迪斯總把別人放在她門口的花,偷偷送給這些孩子。
整理遺物時,巴里在閣樓里發現了一大堆發霉的書信文件:
結婚證x4,死亡證書x2。
伊迪斯結過四次婚,生過一個兒子, 兒子13歲因腦膜炎去世,最后一任丈夫在度蜜月時猝死,她孤獨終老。
簽名本x1。
里面夾滿了 卓別林、赫本親筆簽名的便箋。
唱片X1。
上面寫著: 致我最愛的表妹伊迪斯——本尼·古德曼。
來自世界各地的來信一大堆,大部分是 感謝伊迪斯救過自己。
原來, 伊迪斯從來沒有吹牛。
只是歲月遙遙,往事如煙,不必多言。
09年,巴里把房子以31w美元出售,依伊迪斯遺愿, 供兩個小孩完成了學業。
同一年, 《飛屋環游記》上映,狂賺7.4億美元,迪士尼在屋頂掛滿氣球,無數人前來一睹這個夢幻小屋。
只可惜,生活不是電影,伊迪斯的房子沒有飛起來。
10年, 投資方想把房子抬高兩層,做成一個滿是鮮花的開放網紅空間。
誰料剛接手就虧了18w, 黃了。
2015年,非營利性機構想用船 把房子運到奧卡斯島上。
費用20w,籌了1.8w, 又砸了。
有人曾想買下來開咖啡廳或面包店,卻因 高昂的維護成本望而卻步。
13年來,老房多次拍賣、一堆爛賬,最后成了燙手山芋,無人敢要。
如今, 這座122歲的老屋依然屹立在路邊。
野花爬上柵欄,大雪覆蓋庭院。
她靜默無言,日漸凋零。
仿佛城市里,一座小小的、被人遺忘的墓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