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段時間難壞了很多的家長們,監督孩子學習同時,還要幫助孩子制作教材,畫畫,測量,復印把所有的方法都用上了。
之前有一句話形容家長輔導作業: 不輔導作業,母慈子孝;輔導作業,雞飛狗跳。可見輔導作業真的是難為了孩子,也為難了家長。
鄰居宋先生輔導小二的孩子數學,雖然宋先生沒有特別高的學歷,但是小學二年級的數學還是會的,沒想到卻被兒子一道題難住了。
練習冊上 「2.3+3.7=6」被老師判了叉,扣了2份,可是這10以內的加法怎麼不對呢?真是不知道這道題哪里有錯啊了。父母不服氣,只好找老師理論。
老師說這道題的答案應該是「6.0」, 缺少了小數點和數字0,老師給出的這個答案宋先生也是認可的。
但是又覺得有點不妥,本身6和6.0就是一樣的,只是書寫的形式不同,直接就把這道題目判錯,擔心以后會因為類似的情況誤導孩子。
宋先生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師說了之后,老師也表示理解,以后在批改的時候會改下形式。
這就是數學的魅力,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。
1)字跡潦草不清
很多家長都認為字跡潦草和語文有關系,數學都是數字和字母怎麼會些不清楚,事實卻真的是這樣。
孩子寫字歪七扭八,比如「5」的最后一筆不知道會寫到哪里去,「10」兩個數字分家特別遠等等,老師閱卷就想斷案。
長大后更復雜的數學論證題, 如果卷面寫得凌亂也會影響批閱者的情緒,甚至在大學聯考中還有卷面整潔這項評分規則。
解決方法:
① 注意書寫的規范,通過字帖等方式進行改正;
② 想好了再下筆,不要反復涂抹造成卷面的不整潔。
2)粗心
這個情況相信每個家長都遇到過, 不是不會就是太粗心,比如小數點忘記點了,或者點錯位置了,運算符號忘了加,甚至有時候因為粗心大意簡單的計算也會錯。
這樣就會造成整個運算過程都是對的,可是最終的結果是錯的。
解決方法:每次運算過后增加一個檢驗的過程;把自己的數學思維變得更縝密,在做題之前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,告訴自己要細心不要著急。
3)懂得活學活用
表面上看數學是一個個不同的內容,不同的公式,不同的運算方法,實際所有的內容之間都是有交集的。
有很多同學的問題就是:老師講到這個問題了,他會了,但是老師換了種問法, 或者在題目的表達中饒了點彎子,這道題就又不會了。
還有人認為課本上學到的數學在生活中都沒有用,不能和生活結合使用。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水池的進水管和排水管同時放水,多久能把水池放滿。相信這個問題應該是學生的惡夢了。
解決方法:
① 熟練使用數學公式,了解他們之間的變量關系,公式之間的相互轉化;
② 多練習,不同類型的題目都見過再出現的時候也就會了;
③ 數學和生活的結合,除了簡單的生活運算,還有人的思維邏輯,處理事情的方法都會不同,會更理性。
1.針對各章節內容學會總結和歸納;
2.增加課外讀物擴展知識面;
3.敢于大膽猜想和假設;
4.做好錯題和難題的整理庫。
錦鯉媽咪寄語
任何一種學科都有自己獨特的方法,相信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就一定能手到擒來。
今日話題:你能解開上面的題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