黎先生剛與一位談了很久的客戶達成了合作意向,他打印好了合作協議,心急火燎地往對方公司趕去。
「嘟嘟嘟」,黎先生的手機突然響了起來,來電顯示是公司副總,他立刻接起了電話,對方并沒有與黎先生進行任何的客套,冰冷的說了一句, 「你有時間回公司一趟吧,你被辭退了!需要回來簽一下字」。
還沒明白副總的意思,對方就已經掛斷了電話,黎先生有些恍惚,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,他又將電話打了回去,可對方已經不再接聽他的電話。
連自己被辭退的原因都沒有了解清楚,黎先生十分郁悶,他此時再也無心與客戶的合同,和客戶解釋了一下推遲了簽約,就連夜趕回了總公司。
對于黎先生被辭退的事情,公司銷售部的成員都感到不可思議,因為黎先生在公司里屬于業務大拿,公司2億多的業務中,黎先生一人就占了4億多,按理說公司寵著他都來不及,怎麼會突然將他辭退呢?
那麼黎先生究竟和公司發生了哪些糾葛?這件事最后又是如何解決的呢?
此事還要從黎先生進公司開始說起,湖南一家汽車服務公司在初創時大量招聘銷售人員,黎先生就是那時進入的公司。
當時黎先生結婚有幾年時間,孩子剛剛出生,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大,黎先生對待工作的熱情也很高。在進入公司之后,黎先生兢兢業業地完成業務的考核,想為孩子多賺一些奶粉錢。
直到三年之前,總公司召開了一場會議,在大會上,總經理宣布將開發省外市場,首當其沖的便是新疆市場。
由于公司員工大部分都是湖南本地人,當總經理詢問各業務經理意向時,每個人都顧左右而言他,新疆條件艱苦,氣候惡劣,很多人根本無法適應當地的生活,更不用去開拓業務。
另外新疆位置偏遠,而且還是一個完全空白的市場,開發業務難度不小,去了想出成績肯定要付出不小的努力。
正在所有人都犯難之際,黎先生站了起來,他說「我愿意去新疆市場,可以嘗試一下,希望領導能夠支持」。
總經理看到黎先生的這股沖勁,給予了充分肯定, 「大家都應該像小黎這樣努力,我在這里承諾,如果小黎能夠拿下新疆市場,以后新疆所有的業務都由你來做主」。
這句話給黎先生打了一劑強心針,為了攻克新疆市場,他使出了渾身解數。
一開始進入新疆市場,黎先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,自己在當地沒有任何的資源,只能一家一家去跑客戶,盡管黎先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,最終的結果卻并不如人意。
不過上天對于每一個努力的人來說都是公平的,一年多以后,隨著黎先生兢兢業業地付出,他的客戶逐漸增多,銷售額也出現了井噴的情況。
2020年12月,黎先生創造了一個業績傳奇,疫情對公司業務影響很大,公司此時已經很難談下大單,但黎先生憑借出色的溝通能力,卻簽下了一個又一個幾百萬的大單,他自己就占了公司業務量的一半,在全年的業務中,黎先生業務占比也超過了50%,一舉超過4億元,成為公司當之無愧的銷售冠軍,得到了各種應有的獎勵,也讓公司全員刮目相看。
銷售部的人見到黎先生都甘拜下風,同事們說: 「我們所有人的業績加起來都趕不上他,公司離了他,不知道會怎麼樣?」
可讓大家驚訝的是,一個月后,公司卻通知黎先生解除合同。
在單位,黎先生是最勤勞的一位員工,成為銷冠背后是無數個日日夜夜的拼搏,每天早上黎先生天不亮就出發,晚上踏著月光回家,這其中的辛苦黎先生一言難盡。
如今黎先生多年的播種終于迎來了收獲的季節,他徹底攻克了新疆市場,業務規模逐漸趨于穩定。
黎先生并沒有躺在功勞簿上,他依然辛勤地拜訪客戶、洽談簽約、掙錢養家。
后來,黎先生正要去和客戶簽約,卻突然接到了公司副總的通知,這讓黎先生也很驚訝。
當他心急火燎地返回湖南總公司時,找了半天都沒有見到副總,他找到了運營總監,可總監不想搭理他,只說了一句話, 「你已經被辭退了,還來這里干什麼?」
黎先生不理解自己為何會突然被辭退,他想要一個被辭退的理由,可運營總監不再理他,只是催促道「你趕緊去簽字吧,簽完字你就離開這里」。
當他回到自己的工作區,他發現自己所有的物品都被人事經理收拾到了一個行李箱中,搬給了黎先生 「十分抱歉,這是你所有的物品,你看看少不少東西?」
與此同時,黎先生了解到自己在新疆所有的客戶都被劃歸給了別人。
心灰意冷之時,黎先生只能求助于媒體,讓媒體幫助溝通此事。
當記者見到黎先生時,對于他的遭遇也感到非常的奇怪,任何公司對于銷售冠軍都不應該是這種的態度。
記者首先詢問了黎先生「你之前和這家公司有沒有發生過什麼過節?」
黎先生想了想,說道 「如果有可能的話,那只有一個原因,就是我之前曾經拒絕過公司安排的關系戶」。
記者一聽,立刻追問道「具體是什麼原因?你方便透露一下嗎?」
黎先生回答到, 「在開拓新疆市場時,原本總經理承諾我會成為新疆地區的總經理,可當公司業務平穩之后,公司副總卻突然要把我調到永州開拓業務,讓他的一個親戚來接管我的業務,對此我表示了拒絕,甚至還和副總經理吵了一架,他這位親戚未能如愿接手我的業務,這事兒過去沒多久,我就接到了辭退的通知」。
聽完了黎先生的介紹之后,記者明白了緣由,陪同黎先生前往公司討要說法。
在公司里,黎先生并沒有找到那位讓他離職的副總,運營總監接待了黎先生,當運營總監看到有記者跟隨時,他首先解釋道「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要辭退小黎」。
黎先生非常的氣憤,說道「我給你看看發給我的信息,證據都在上面,當時理直氣壯要趕我走,現在又不承認了?」在黎先生的手機中,確實收到了相關方面讓簽合同走人的說法。
運營總監看到黎先生手中的信息,依然沒有松口「是你自己選擇的離開,不是公司辭退了你」。
這時記者問道,「那麼公司為什麼要辭退黎先生呢?聽說與一位領導的親戚有關,是否有這件事?」
運營總監立刻撇清「什麼親戚?我沒有聽說過?」接著他又對黎先生說道「你自己說說你每個月幾萬塊錢的提成是不是公司發的?公司安排你去其他公司開拓業務,這有錯嗎?別的人都服從管理,只有你意見很多,我根本都調不動你,怎麼就你問題多?」
黎先生說道「我為公司創造了幾千萬、上億的銷售額,公司給我的提成是理所當然的,難道拿提成有錯嗎?公司如果按照之前的約定合理的安排我的工作,我怎麼會不遵守,可是讓我去開拓新的市場,卻不給我相應的報酬,你讓我怎麼去?」對于黎先生的說法,運營總監嗤之以鼻,他說「公司的員工必須要服從公司的安排,如果人人都像你這樣躺在功勞簿上,那麼公司還用經營嗎?」
黎先生十分疑惑「也就是說公司掙到錢了,就可以把那些有功勞的人直接踹開,對嗎?」
對于黎先生的種種質疑,運營總監實在無話可說,他拒絕回答任何的問題,最后索性找來了總經理。
黎先生見到總經理,立刻哭訴起來,「總經理,這三年時間里,我任勞任怨,起早貪黑,背井離鄉,在新疆苦苦打拼了三年,這三年的辛酸你應該知道,如今這個市場已經非常的穩定,你卻要讓別人來接替我的位置,讓我從頭開始,你覺得這樣合理嗎?」
原本黎先生以為總經理會站在他這一邊,誰知總經理態度卻與運營總監如出一轍,甩出一句話「 我給你兩條路選擇,一條路就是直接走人,另一條路就是去永州或者郴州開發市場,別的我就不多說了」。
看到總經理這種態度,記者立刻追問「那麼公司為什麼要辭退黎先生?具體的原因是什麼?」
當聽到記者的提問,總經理顯得十分的圓滑,「我們從來沒有說過要辭退他,我們是勸退,如果他能夠按照我們的要求開發新的市場,我們非常歡迎他繼續留下來工作。」
看著總經理這樣的態度,記者又詢問了黎先生的意見,黎先生表示「如今公司的這種態度讓我非常的心寒,我也算是公司的老員工了,沒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打拼的一切,最后都拱手讓了人,現在我就兩個要求,一個是支付我沒有結清的工資,一共是47770元,另一個就是按照辭退員工的規定標準,按照工資基數和工作年限給我賠償一定的補償金。」
面對黎先生的要求,總經理回復「想要補償是根本不可能的,我們從來沒有給他下發過此類通知,是他自己要離開的,所以我們不能補償」。
記者問「雖然沒有正式的文件,但是你們這種行為不就是逼著他離開嗎?」
總經理對黎先生說,「 可能你之前對我們有一些誤會,公司的決議也不是一個人兩個人做出來的,你如果想聊,可以找我單獨聊,我會盡量為你爭取,畢竟你也為公司立下過汗馬功勞」。
運營總監也在一旁補充道,「我們沒有給他任何形式的辭退書,只是口頭勸退,最終的選擇權還在他自己」。
對于公司的這種行為,黎先生感覺到無言以對。他處于一個兩難的境地,他正常去上班,沒有人給他進行任何的考核,如果繼續拖下去,也只能拿到基本工資。
對他來說,繼續在公司混下去已經沒有任何的意義,公司其實就在等著他主動提出辭職,這樣就不用再賠償他任何的補償款。
由于對公司失去了信任,黎先生也不想在公司繼續待下去,他只想結清公司欠他的工資,盡早離開這里。
于是記者與總經理進行了多次溝通,可都沒有結果,該公司堅決不同意對黎先生進行賠償。
此后黎先生又經過多次協商,最終總經理同意支付給他正常的工資13萬元,至于補償款則一分沒給。
在離開公司的那一天,黎先生對記者說, 「我上班這麼多年,這家公司確實讓我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,社會是一個很復雜的地方,我會讓他們知道,失去我這樣的員工對這個公司是一個巨大的損失」。
對于黎先生的遭遇,有人說「員工就是給公司打工的,一切都要聽從公司的安排,能力再強的員工,如果得不到領導的賞識,那未來也將十分暗淡,所以首先要處理好與領導的關系,黎先生就是沒有處理好這一點」。
也有人說「黎先生能力很強,他完全可以再找另一家公司,最好是這家公司的競爭對手,這樣既可以體現出自己的能力,又可以給原來這家公司以業務上的沖擊」。
還有人說「作為業務經理,黎先生在接觸客戶時就應該將客戶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中,增強與客戶的粘性,這樣自己離開公司時也可以將這些客戶全部帶走。當黎先生離開公司的時候,他所有客戶都被公司劃給了其他的員工,業務沒有出現太大的波動,這本身就說明黎先生在開拓客戶的時候,與客戶粘性還是不夠強,這也是能力的一方面」。
其實對于大部分公司來說,能夠招到有能力的員工都是公司的福氣,最好的方式就是公司與員工共同成長,實現雙贏,否則員工看到業務骨干遭遇這樣的情況,將會對他們開拓業務造成影響,誰還會像黎先生那樣安心地去開拓業務呢。
對于黎先生來說,首先他應該意識到自己在溝通方面確實存在一個問題,業務人員不僅要處理好與客戶的關系,更應該揣摩領導的心思,領導既然想要安排自己的親屬接管自己的業務, 當時就應該考慮到如何既不傷領導面子,又能保全自己位置的方式,顯然黎先生因為這件事情沒有處理好,才因此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地步。
當然,如果公司內部每天都在勾心斗角,不去思考如何更好地創造價值,那麼這家公司也很難做大做強。
大家覺得黎先生和公司哪一方占理呢?這件事又該如何處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