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來說,紙都是上完廁所才會用上的東西,而對于泰國清邁的這家公司來說,那些被嗯嗯出來的便便本身就能做成一種紙,只不過,是用大象的屎。
那既然要用大象的屎,首先就得先讓大象吃得飽飽的。
就拿該公司自己養的這頭大象為例,光一頭象每天就大約要吃掉二百多斤的草、香蕉、甘蔗等植物,不干別的就是咔咔一頓炫。
如此驚人的食量帶來的就是大象超高的排便頻率和超大的排便量:每天大概要拉10次便便,加起來差不多有當天吃掉食物重量的百分之六七十。
這也就搞得整個大象園區的工作人員每天都要不停地鏟屎,鏟屎,鏟屎,和養貓的比起來,在這鏟屎,或許才叫真的鏟屎。
也是因為這樣,這個組織也自嘲般的給自己起名為PooPooPaper Park,便便紙公園,縮寫起來就是PPPP,每天都和大象屁股打交道。
就這樣,大象一邊拉,工作人員就在后邊撿屎,面對你有時間簡史的靈魂拷問時,很難不說上一句——我真有而且很多。
這撿來的屎還不能馬上投入到象糞紙的制作中去,而是要經過一系列的處理,首先是把它們放到大桶子里去泡個痛快澡。
泡個大概一天一宿,大部分泥沙和小石子啥的就會從象糞里跑出來。
一個桶泡完換另一個桶泡,這樣泡完3次,象糞可以說是基本沒有那些雜物,只剩下純純的翔,當然也就是那些被象胃蹂躪過的植物。
接下來,大的要來了,這些凈屎要被放在鍋子上大火熬制4~6個小時……鍋旁邊的,全都是幕后煮shi者。
這一步可以靠高溫殺死細菌等微生物,并且還能讓纖維變得柔軟,屎煮得越久,做出來的紙的觸感就越好。
捏一把聞一聞,蕪湖,竟有股淡淡的茶香味~
熬足火候之后,撈出來鋪平曬干,這一過程比較漫長,大概需要一到兩周才能繼續下一道工序。
完全干燥的象糞現在看起來就像一筐筐剛割下來的雜草,偷偷和雞蛋炒一盤菜喂給別人估計都嘗不出來有什麼異味兒。
之后呢,把這些象糞草和稻草、樹皮、椰子殼等東西一同塞進這個神奇的小機器里,就能生產出紙在成為紙之前的最后一個形態。
如果手邊有廢紙,比如報紙、雜志啥的,加到機器里最好,幫助紙漿快速成形。
五顏六色的食用色素的添加能讓象糞紙呈現出不同的顏色。
攪拌均勻后,工作人員要手動把紙粥再搓回一個個有著一斤重的大象糞團,這一個糞團就是一大張紙。
不知道遠在一邊的大象看著人類用自己的屎搓丸子玩是種什麼感覺,可能和我們看屎殼郎推糞球的感覺差不多吧……
而將糞團在水池里劃開鋪勻再撈起,象糞紙就基本制作完成,這里的步驟其實和傳統造紙已經沒什麼區別了。
根據天氣條件,4~12小時的時間足以讓象糞紙干燥成型,撕下來的時候可以看出,這種紙不像咱們用的A4紙那樣,而是硬度更高,還有點毛茸茸的感覺在里頭。
摞起來像床單這些一排排的晾紙架子連起來,像是不同顏色的畫布。
如果做出的象糞紙偶有瑕疵,還可以直接送回機器混合那一步,為新的紙張制作出一份力,絕不會浪費。
另一方面,合格的象糞紙由于材質原因大多會被用來制作成工藝品進行出售。
比如紙做的小包包。
紙花。
可愛的紙捏小象。
在PPPP的官網,更是能見識到更多翔用途的多樣性,書啊小冊子什麼的。
并且,連牛、馬、驢糞都給做成了紙工藝品進行售賣。
牲畜套餐總之,PPPP用出售各種糞紙的錢給動物們買堆積如山的食物,動物們吃過后的糞便又為PPPP帶來了收益,由此形成了一個翔性循環,生生不息。
但這麼看下來,這些便便紙還真沒說能上廁所用,要是可以的話,也算是原湯化原食了吧。
(文中圖片素材來源自網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