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現實生活中,由于大多數父親需要掙錢養家,他們很少有時間陪伴子女。
因此,他們沒有當母親的那樣,熟練地照顧孩子。
突然間,當他們照顧自己的孩子時,肯定會發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,這也會傷透孩子的心,讓吃瓜群眾哭笑不得。
現在也有句諺語說:父親和他們的孩子在一起是件好事,但是,往往父母只要求孩子活著就好。
但也不可否認,父親在照顧孩子時雖然不如當媽的細心貼心,但他們的方式更新穎,往往很有創意。
我好閨蜜家的孩子星月今年剛6歲,長得也是非常俊俏,是名副其實的小美女。
以往,孩子都是跟隨媽媽長大的,每天都是媽媽照顧。
而且,我這個閨蜜因為是時尚設計師,所以她非常會穿搭,也會打扮孩子,孩子每天就跟明星一樣光鮮亮麗。
然而,就在閨蜜老公送孩子上學的時候,也出現了問題。
那天,閨蜜的工作室有急事,所以她不能送孩子去上學,于是孩子爸爸就承擔起了這個任務。
只是在上學途中,爸爸收到了老師發來的微信,老師說,星月的辮子太長了,一定要剪掉。
掛了電話,原本是準備去理發店的,可是星月就是不肯去,她也絕望的看著爸爸,祈求爸爸不要帶她去剪發。
然而,爸爸也是無奈的,畢竟是老師下發的任務, 最終,他自己掏出一把剪刀,給孩子剪掉了頭髮。
而被爸爸突然的一系列動作嚇到的女兒,滿臉寫著不情愿和懵圈:我是誰?我在哪?
這件事也被爸爸發到了網上,不少網友紛紛表示:等著回家跪搓衣板,挨批吧!
其實,從星月不愿剪辮子這件事,我們也能看出。
現在的孩子普遍都喜歡美。
1、愛美本是天性
孩子對美的熱愛是成長的一個階段,不是可恥的事情,也不是錯誤的行為。
3歲以后,孩子們開始關注自己的形象,孩子們對美有自己的看法,對于服飾也有自己的喜好。
當父母發現自己的化妝品被自己的孩子使用,發現孩子偷鞋穿的時候,父母應該高興,因為他們的孩子長大了,開始有對美的需求了。
父母也不必刻意壓抑孩子,因為, 愛美是一個人的天性,應該服從孩子的天性。
2、模仿父母的方式
當孩子的行為有偏差時,父母會認為孩子自己有問題。
然而,事實上,當談到類似的情況時,母親需要這樣想:母親自己是一個喜歡打扮的女人嗎?
對一個女兒來說,母親就是她成長的一個例子。
如果母親是一個喜歡打扮的人,那麼她對女兒有著微妙的影響。
因此, 樹立一個好榜樣比母親告訴女兒該如何做更有效。
3、審美敏感階段
兒童的審美敏感期一般在2.5歲至5歲之間。
在這個階段,兒童對新事物有自己的標準和要求,同時對自己的衣服和穿搭也變得非常敏感和挑剔。
對兒童來說,審美敏感期是培養兒童審美能力的必要階段,這對兒童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。
事實上,在這一階段,父母不僅需要給孩子科學和適當的指導,還需要盡可能多地陪伴和等待。
美感的提高可以使孩子們變得更加陽光和自信,得到更多的認可和欣賞。
當然,父母應該做的是,正確引導兒童熱愛美的本質,使兒童在合理范圍內的審美能力得到提高,使兒童對美的追求更具有維度、邊界感。
兒童更重視自己,認為自己更好,兒童對美好事物的欣賞可以使孩子的心靈更加飽滿,看待生活的心態也更加積極。
父母要認識和尊重孩子的愛美行為,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一時期。
你們家的孩子,也愛美嗎?